时尚站在男人的阵营?(图)
男女之间的时尚战争
英国伦敦6月1日,一身黑色紧身皮装的天后碧昂丝·诺斯(Beyonce Knowles)出现在了特威克纳姆橄榄球体育场(Twickenham Rugby Stadium)的舞台上,她举起拳头唱出了歌迷熟知的那句“谁主宰世界”(Who run the world),台下和150余个国家正在电视前观看同步直播的数亿观众不假思索地接唱:女孩们!(Girls)
这场名为“改变之歌”(The Song For Change)的慈善演唱会,是旨在激励全球女性的赋权运动“变革钟声”(Chime for Change)的一部分。这个全球性运动的联合发起者,除了碧昂丝,还有意大利奢侈品牌Gucci。这对于近些日子一直被批评“站在男人的阵营”,“对女性有性别歧视”的时尚业,不得不说是扭转形象的好事。
一些媒体认为,美剧《广告狂人》的走红,让很多男性观众重新崇尚60年代男性精致西装的同时,也顺带着捡起了那个年代“男权至上”的过时观念。
靠爱美女性赚钱的时尚业真的站在男人这边吗?至少近期很多颇具争议的时尚新闻都会让你觉得确实如此。
“我觉得American Apparel的营销策略很让人反感”,瑞典著名博主艾米莉·埃里克森(Emelie Eriksson)说。日前,她对该品牌的声讨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据她观察,在该品牌的网站上,同样一款中性衬衫,穿在男模特身上都是纽扣紧系,模特神态严肃,而穿在女模特身上,就要纽扣全开,或是暴露臀部,模特也呈现出引诱的神态。“网站上几乎没有裸身的男性(模特)……而且女性(模特)经常是在床上,看起来好像刚做完爱”,埃里克森说。对两性的不平等展示方式,她感到非常气愤而失望。
同样对时尚品牌感到失望的还有美国时尚博主杰西·贝克(Jes Baker)。她对Abercrombie &Fitch店面只对男款服装提供XL和XXL码提出质疑,认为这是对大码女生的排斥。对这种不平等的待遇,她的回击比埃里克森更加主动,她自己出镜,模仿该品牌的广告风格,拍摄了一组名为“Attractive &Fat”(魅力与肥胖)的照片发布在网络上。她借此表达的观点是,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无论胖瘦,都可以很自信美丽。她还挑战该品牌CEO迈克·杰弗里斯(Mike Jeffries )是否敢和她一样,勇敢地脱掉他的衣服,展现自己的身体。该组照片目前网络上被疯狂转载,也让她的个人博客在3天内就产生了200万的点击。
The Militant Baker近日以A&F的招牌赤裸上半身广告为参照,拍摄名为“Attractive &Fat”的写真
这场对时尚偏袒男人歧视女人的声讨,连迪士尼也未能躲过。早在几年前就因为类似事件引发争议的迪士尼公司,今年推出的两款“复仇者联盟” T恤再次受到批评,因为相比男款T恤上的文字“BE A HERO”(做个英雄),女款却是“I NEED A HERO”(我需要一个英雄),这在很多人看来,传达的是早已过时的观念,认为女人是羸弱的,需要男人来拯救。在受到change.org网站上9千余人的联名抗议之后,日前迪士尼才做出回应,停止了该款T恤的售卖,还强调会在今年夏天起再次出售“Girl Power”(女性力量)T恤。
2013年6月1日,英国伦敦。女性赋权运动“变革钟声”慈善演唱会“改变之歌”上,运动联合发起人兼表演者碧昂丝高唱起激励女性的歌曲。
时尚业确凿“罪证”
理想的女性形象
女人心中的完美女性形象是什么?显然不会是Plain Jane Homme品牌logo刻画的那样。PJH把退掉内裤的女孩解释为“每个男人想要她,每个女孩想成为她”的理想女孩,引起了美国《赫芬顿邮报》等不少媒体的质疑。
洗衣服是女人的责任
如果洗涤说明看不懂,就把脏衣服扔给你的女友或妻子吧,这是她们的“本职工作”。Madhouse自作聪明的洗涤说明让很多消费者笑不出来。
新女友的品种
著名男装高街品牌Topman曾推出了几款有侮辱女性嫌疑的T恤。有媒体评论说如果谁真的会去问别人新女友的“品种”,那这个人一定既没哥们儿,也不会交到女友。
女人需要男人拯救
很多人可能难以相信,小朋友最爱的迪士尼居然是数次被批评歧视女性的“惯犯”。最近推出的“复仇者联盟”系列T恤,女款写着“我需要英雄”,和男款“做一个英雄”相比反差强烈。
女模特的卖点
相同款式的衬衫,穿在男模特身上是标准的Lookbook照,穿在女模特身上就要暴露肉体,卖弄性感。瑞典著名博主艾米莉·埃里克森对American Apparel的批评有理有据。
大码是男人的特权
时尚博主贝克认为A&F店铺只有男款服装有XL和XXL尺码,是对大码女性的歧视,她亲自出镜拍摄的大片是对品牌广告极有力的反击。
“重男轻女”即将终结
时尚业会选择站在男人的阵营,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新鲜现象。究其原因,曾获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的时尚评论家指出,首先要看进时尚业内部。因为在时尚行业,无论是时装设计师、品牌管理层,还是明星名模的御用造型师,绝大多数都是男性——
时尚产业的源头已经两性失衡,时尚行业视角和口径也就容易产生偏颇,毕竟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战争”自古以来就从未停止过,永远也不能达成共识。
网友设计的男版“I NEED A HERO”T恤,印花上是一位女性超级英雄。
英国品牌Madhouse去年曾推出一系列奇诺裤,在其内里的洗涤说明上赫然写着:“GIVE IT TO YOUR WOMAN, IT'S HER JOB”(把裤子给你的女人,洗衣服是她的工作);著名高街品牌Topman也犯过类似的错误,出售过写着“NICE NEW GIRLFRIEND, WHAT BREED IS SHE?”(新女友不错,她是什么品种?)的T恤,曾引起很多女性的抗议;更有甚者如加拿大品牌Plain Jane Homme,直接把一个身材性感,内裤退到脚踝的女性剪影做成了品牌的logo,还解读为:“每个男人想要她,每个女孩想成为她”,但女性顾客却表示没有哪个女孩会想要成为那样的形象。这三个品牌错在何处?产品设计受到批评之后,三者都表示创意的初衷不过是无心的调侃幽默,并无意歧视或侮辱女性。很多人或许可以想象在没有女性在场的男性场合,很多男人会随意说出类似的玩笑话,而女人也同样会在姐妹聚会上拿男人调侃,但当男性设计师把这些内容印在服装上展示在大众面前,意义就大不一样了,玩笑也就不再只是玩笑而已。所以要把时尚拽出男人的阵营,首先这个行业的决策层中需要更多女性角色,更多女性声音。
英国视觉文化学者马尔科姆·巴纳德 (Malcolm Barnard(著有《时尚传播学》等书) 认为,虽然时尚对女性的歧视一直存在,但在20世纪90年代有明显的减少,直到20世纪近期才又呈现反弹的趋势,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如今的青少年比过往任何时候都更在意自己和别人的穿着,更倾向于通过自己和别人的衣着来定义自我和他人,因此市场会更欢迎这样符合男性青少年品位的服装,也更容易引起女性的注意和批评。
与此同时,一部美剧也被诸多媒体批评是这个现象的诱因,它就是屡获赞誉的《广告狂人》(Mad Men)。评论家认为,《广告狂人》的走红,不但让很多男性观众重新崇尚60年代男性的精致西装,也顺带着捡起了那个年代男权至上的过时观念。也有人将时尚重男轻女的态度归结于在欧美都市人群中正流行的Hipster文化,认为Hipster人群用反讽为名义玩世不恭,却显然助长了女性歧视的老旧观念。
不过,无论原因为何,摆在时尚行业眼前的现实是,即使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的男消费者愿意为这种讨好男性歧视女性的时尚买单,从Topman到迪士尼这些品牌屡战屡败、面对争议不得不认错撤货的案例来看,对自身权力和社会形象越来越敏感和重视的当代女性显然已经不再允许这样的现象了。
甚至如果未来哪天真如碧昂丝所唱的那样由女人们来主宰,时尚业跳进了女性的阵营,男人反成了被调侃的对象也说不定。